查看原文
其他

橙子的干货分享:我为东民村设计了一次打卡

gaiainstitute 盖娅自然教育
2024-08-29

点击关注 🌟星标收藏

编者按 

提起橙子,大家会想起举重若轻的培训师、擅长称量计算的夏令营大厨、盖娅大管家,但还有一个隐藏身份,她是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远程教育方向的硕士,并在远程教育行业有十年的工作经验。

在2020年疫情之初,橙子“突然想起了自己的专业”,开始研发线上自然教育课程“家庭自然体验师”,已经开展了10期,有非常好的成效,被学员称为“上过最好的线上课”。盖娅自然学校擅长体验式的环境教育,线上课依然可以体验感拉满、基于本地、立足生活,和自然建立深入的连结、拓展生态自我、并且有友善环境的行为改变。

2021和2022年的盖帮大会、2022年的东亚地球市民村(下文简称东民村)也是橙子设计的打卡,不同于“课程”的多人参与的“活动”,也因为打卡这个小小的动作,有了更好的学习效果。线上课程并不是单纯的把线下课程搬到线上,为了达成目标,除了不同的课程设计还需要有学习支持。橙子以东民村的打卡设计为案例,掰开揉碎了讲线上学习的原理和操作,干货满满,值得一看再看。


打的是什么卡?


“打卡”这个词这几年有点火,但其实它来源于早年的职场,本意是“签到、签离”,辅助记录考勤时间的一个动作,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打卡”的含义也不断延伸: 
  • 有人定期在社交媒体“打卡”,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; 
  • 有些地点成了网红“打卡”地,吸引人们去消费、拍照、上传朋友圈; 
  • 有人利用各种“打卡”APP背单词、健身、读书……以便养成某种习惯。 
可以看出,无论哪一种“打卡”,都包含了“记录”这一要素,还有这个词的本义带有的一点“规训”意味。 
因此,当我提出要为“东亚地球市民村”设计一个“打卡”活动时,东民村的召集人Fancy是保有一种警惕的,她把我们使用的打卡小程序,称为“留言板”,其实就暗含着“要记录”不要“强迫“的意思。 


●每个人能参与的东亚地球市民村‍‍‍‍‍‍



为什么要为东民村设计“打卡”
首先,我是东民村的老“村民”。东民村一直秉持“人人都是村民”,大家共同“参与”的原则来组织活动。以前在线下活动中,每个来的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,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。 

但不得不说,东民村(因为疫情)转为线上活动后,大部分时间变成了“大咖”和少数“老村民”的场,虽然主办方也努力创造参与的机会,但很多人还是“围观”多而表达少。我个人也总是处在培训、开会、生活的间隙,参加线上活动难以脱离身边的场景,很难再深入思考和内化。 

另一个原因当然就是我熟悉“打卡”这个工具的使用。从“打卡”APP的功能来看,它可以实现上传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语音以及基本的编辑、修改和删除;可以“按日期设置”或者“按作业设置”,有不同的页面呈现形式;有时限设置,可以补卡,可以延期。——熟悉这些功能才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学习支持策略。

从应用场景来看,无论是盖娅线上课“家庭自然体验师”中将“打卡”作为学员完成体验任务的重要一环,还是在“盖帮大会”中运用“趣味打卡”促进参与、凝聚社群,在这两个不同的场景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换句话说,我已经对设计“打卡”活动驾轻就熟了。


●半农半X的作者盐见直纪先生

‍‍‍‍

设计“打卡”活动的原则


首先需要强调的是,这里“打卡”被作为一种手段,服务于课程/活动的“主体”,对于实现课程/活动目标起到促进作用,而不是为了培养某种行为习惯而孤立存在的,它的设置与“主体”课程/活动密切相关。 


1、明确目标与主题

从东民村创办至今,无论当期主题是什么,都围绕着“亚洲智慧”与“可持续生活”,所以东民村的目标始终是“从生活中来,到生活中去”:从分享者的生活中来,到参与者的生活中去,而“打卡”可以让每个“参与者”都有机会成为“分享者”。 
这里需要强调一点,尽管我想要设计“打卡”活动的初衷是“参与感”下降,但是通过“打卡”从而“活跃气氛” “促进参与”并不是最终的目标,本质上“促进参与”只是中间过程,最终我们想要实现的还是更多的“从生活中来(的智慧),到生活中去(践行)。” 
生活中来的智慧有很多,而我们的“打卡”任务则需要紧紧围绕着“主体活动”,才能让这一期的主题深化,从而促进目标的达成。


●2017年东民村现场

2、任务设置与编排逻辑

跟东民村的发起人Fancy通了长长的电话,详细沟通了整个日程安排中每个活动的内容和主旨——这是每个活动的发起者分享给大家的(希望大家有所收获能带回去的),那么“打卡”任务就是请参与者分享更多相关主题的内容。


考虑到参与者实际上不一定能参加所有的主题活动,所以每个打卡任务,既和当天的主题有所呼应,但又相对独立——所以它不是参加活动之后的参后感和作业,参与者即使没有参加当天的活动,依然可以贡献于主题,让其更加丰富。 



东民村主题活动(节选)

打卡活动标题

第一天

村民音乐会

一首歌介绍自己

第二天

气候变化下的居住环境/村民食堂

我的家传/自创生存智慧

第三天

通往理想生活的A to Z(盐见直纪)/生存力

通往理想生活,我的A to Z

第四天

疗愈的植物故事会/“吃与不吃——我与生命的关系

与自己联结至深的生命

第五天

为什么需要食品追溯”/社区餐厅与食物共享基金

盘点餐盘中的食物

第六天

幸福在哪里:interbeing/屋久岛大学/自然与绘画

幸福在哪里

第七天

关于教育/青年人想要住到乡下去

每一天都在学习,每一天都在成长


以上仅为打卡活动的标题,内容则通过任务描述与当天的各个主题活动相关联。七天的“打卡”在编排上则遵从“体验式学习”的规律,采用“导入—展开—总结”的逻辑框架——当然主体活动也是这样安排的,有开幕式(导入)、闭幕式(总结),而中间的活动就是展开部分。




有“活动设计”是不够的,
“学习”支持非常重要

我当然知道“东民村”的活动不是“教育”活动,但有些规律是相通的。这里请允许我用了“学习支持”这个说法,一方面因为找不到其他词可以对应,另一方面从广义上说参与者在其中确实也是一个学习过程。 
在东民村(线上)活动中,如果我们把网络比作校园,那么网络会议室好比教室,每一个学员(参与者)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参加,而微信群可以类比为广场,这里每天发布各种活动的通知,每个人也可以任意在此发言(缺点是容易刷屏);打卡APP则是自习室+布告栏,参与者在此分享主题相关的内容,也可以彼此看见(难点是需要学习新技能——掌握打卡APP的使用)。 在线上活动中,学习支持非常重要,为了“促进参与”、“深化主题”从而实现目标,东民村的“打卡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 1、任务的关联性与难度每一个小任务,既与当天的各种活动相关联,也与参与者自身有关联;考虑到参与者的时间,应用场景,应最大程度降低其心理负担。所以每个任务都是有意思且容易完成的,且任务描述需简单、明确、可执行(有时可辅以照片或示范视频), 2、发布任务与提醒打卡七个任务可事先在打卡APP上设置,但东民村每天的活动很丰富,事先并不知道具体内容,也无法预知参加者的反应,为了最大程度跟每天的“主体”活动和学员自身产生关联,我每天都会密切关注当天的活动内容和群里的氛围,再去修改任务的“引导语”。另外还需要在微信群中提醒打卡。早、中、晚根据当时的情境给予引导,比如早上以回顾前一天的打卡,推荐当天的“主体”活动为主, 中午则会与上午活动做关联,而晚上打卡时会总结一天的活动,同时提醒大家的打卡。如下表是某一天的打卡提醒内容:

●因为大家不容易找到入口,每次打卡提醒都需要放链接


由于微信群很容易刷屏,在群内提醒打卡还要注意时机,比如群主刚刚发布了当天活动的公告,此时需避免再发消息,或者前期沟通好,群主发公告同时提醒打卡。


‍3、补卡与延期


上表中提到了“补卡”,为了最大程度调动大家的“打卡”积极性,在规则上允许“补卡”且鼓励大家积极“补卡”,甚至在整个东民村活动结束后,又延期了两周。‍



东民村“打卡”的成效


第九届(2022年)东民村活动期间,大约有200人左右陆续加入微信群,开幕前一天有100多人,最终加入打卡平台的113人,有59人留下了195条记录(平均每人3.3条),12人完成了全部七个打卡任务,完成最后一个任务(总结)的有22人。
以算数的角度看,数字似乎并不那么喜人,但组织者和参与者都很满意。这就要回到目标上来看了——我们希望大家在此“分享”经验与感受,实际上每个任务至少有20人打卡,可以理解为在主体活动的嘉宾之外,每天有20人以上有具体而清晰的表达——主题相关内容更加丰富了;第七个任务是关于“学习与成长”,从22条总结中看到很多积极、正面的表达,充满了美好和力量感,对成为村民感到自豪,并且希望在日后的生活中慢慢践行。因此,对于东民村“从生活中来,到生活中去”的目的,可以说打卡任务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,也增进了村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最后,东民村并非一个“教学”的课程,这里没有老师和学生,更没有必须完成的作业,“打卡”在这里起到的是“促进参与”的作用,在这里留下记录的每一个人,都把他们生活中的某个点滴展示于此,我们可以看到背后是活生生的人,这也呼应了东民村“人人都是村民”的宗旨。中日公益伙伴的妍焱写道:以往一直在参加“活动”,一直是“翻译”,今年通过打卡,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是“村民”,有机会表现自己的生活,表现作为村民的自己。



小结:基于“在线学习”特点的打卡设计&指导原则

  1. 有明确的目标和主题/主旨。
无论是策划一个课程还是活动,首先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,就像一条行驶在茫茫大海上的船只,需要明确的方向;而主题则是起到承载目标的存在,所有小(分支)活动围绕主题层层递进地展开,从而更好地传达出活动背后所隐含的目的。 
  1. 非实时交互,重视隐形学习。
“打卡”最大的特点是非实时交互,实际上“生”与“师”是通过任务描述(文字)进行互动的,同时学员间的“打卡”记录也可以彼此被看到,他们可以通过阅读、点赞、评论进行互动。“师”在任务表述上应注意引发“交互”,一方面要促进打卡,另一方面即使学员没有“打卡”但通过读取任务也能有所收获。在东民村的打卡记录中,秋露白写道:“仅仅是思考每日任务就感觉很美好”。
  1. 师、生利用学习材料和线上工具共同构建有利于学习的场域。
在线学习呈现多维度链接的特点,学习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,“师”是参与者、协作者和引导者,而“生”与“生”之间也可以通过彼此的“打卡”记录获得更多角度的启发。设计者要充分利用线上工具为大家创造有利于交互的场域,在此场域中“师”还应注意营造安全、彼此接纳不评判,有利于表达的氛围。
  1. 阶段性学习。
有明确的起止时间,一方面有开始和结束的仪式感,另一方面也因为“有盼头”而愿意此时付出一点辛苦。
重要的是在这个时间段,师、生都在,这种相对同步的状态,也更适于共同营造有利于学习的场域。
  1. 不增加心理负担,没有负疚感。
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场景和的学习时间,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轻松完成,即使不完成,也可以有所收获。
  1. 体验式学习的完整循环。
在东民村的活动中,七天的“主体”活动和“打卡”活动都包含了体验式学习的完整循环,而每天从早上的公告、晨练到全天的活动以及晚上的打卡,也是一个体验式学习的环。

作者简介



欢迎来橙子亲自设计的
盖娅家庭自然体验师培训
体验打卡的别样快乐!





线上课 | 盖娅家庭自然体验师(第11期)招募通知




学费标准


2570元 / 人
优惠办法:1. 盖娅自然体验师享受优惠价格2070元/人;2. 参加过自然教育基础培训及盖娅其他系列课程、冬夏令营学员享受优惠价格2370元/人。


扫码立刻报名




参加家庭自然体验师,来建设属于你自己的美好生活吧:


更多盖娅研究院出品


--扫右下二维码 进入公众号首页 查看更多内容--

↓点击“阅读原文”

秒夺盖娅「家庭自然体验师」名额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盖娅自然教育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